English

有这样一个列车党支部

2000-08-22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张蔓婷 本报记者 杨永林 我有话说

在奔流不息、千变万化的历史长河中,他们真正寻找到了人生永恒的坐标。

———题记

1992年8月1日,黄土高原西(安)———延(安)线上,一声汽笛长鸣,从西安开出了第一列通往革命圣地的列车。从此,延安老区结束了无火车的历史。

星转斗移,日月如梭,8年过去了。西安铁路分局西安客运段的99名职工紧紧地凝聚在党的旗帜下,充分展示着党支部的核心风貌和共产党员的风采。这群“延安人”,用他们平凡的人生伴随着滚滚车轮,在西延线上,留下了一条条不平凡的辙印。

在西延线全长352公里的线路上,有山洞101个,桥梁147座,桥隧就占全程总长的38%,沿途小站荒凉,无水无灯无站台,乘务员单班作业12小时之多。开车不久,一段顺口溜就在车队传开了:“跑长途能挣钱,跑短途多清闲,跑延安是傻蛋,吃苦受累不挣钱。”不到两个月,递交请调报告的超过了40%。

怎么办?车队党支部一班人通过跟车添乘与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,深入调查,谈心交流,从思想上形成共识:要想开好“延安车”,必须先带好车上的“延安人”,唯一的途径就是用延安精神铸车魂,靠艰苦奋斗带队伍。

他们首先在车队开展传统教育、市场教育和文明教育,多次组织乘务员到凤凰山、杨家岭、王家坪、南泥湾等革命旧址参观学习,请老红军、老八路讲传统。又在职工中展开专题大讨论,引导职工摆正挣钱与奉献的位置。同时,党支部一班人充分发挥模范作用,用自身的行为在职工中树立了勤政务实的良好形象。

车队长杨蕊的丈夫下海做生意,家里条件比较优越,丈夫三番五次让杨蕊去深圳,但每次都被她拒绝了。她说:“工作在延安车讲的就是精神,我在车队尽管早出晚归很辛苦,薪水也不高,但我觉得充实,我决不能为了钱而丢掉我的工作。”

车队副队长李建义原来是西延一组的列车长,由于工作出色,去年上级准备提升他为副队长。得知这个消息后,他向领导一再表示:“无论干什么都行,不要让我离开西延车队。”有人说他傻,他马上冒出一句:“钱多钱少不是我选择岗位的标准。”

在延安车上,每个共产党员都挂牌上岗、自觉接受监督,这已成为了大家自定的一条制度。

春寒料峭,西延线上仍是一片冰冷的景象,就连列车的玻璃窗上,也挂着一层薄薄的冰花。列车过了蒲城车站,已是零点时分,有着15年党龄的费路霞此刻刚刚忙完,想起病危中的老母亲,她不由得一阵心酸。突然一位旅客高喊:“列车长,快快,5号车厢有个人快不行了!”

费路霞扭身就往5号车厢走,边走边告知乘务员:“快通知广播员找大夫!”费路霞赶到5号车厢,只见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面无血色直楞楞地倒在长座席上,周围站满束手无策的旅客。这时,一位延安地区医院的女大夫匆匆赶来,经诊断病人属于低血糖暂时休克。费路霞与乘务员纪顺平、丁庆刚迅速将病人抬到卧铺车。她又疾步跑到餐车,找来了杯子,用盐、糖冲水一勺一勺地慢慢喂进病人嘴里,又跑去拿来自带的苹果,用小勺一点一点挖出苹果泥,慢慢喂进病人嘴里……渐渐地,病人脸色好转了,脉搏正常了,清醒过来。原来这位学子家住陕北贫穷山区,近日收到母病速归的电报,他已是两天两夜没有吃饭了……费路霞听到这里,起身就到餐车亲手煮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过来:“吃吧,吃点热饭就会好一点。”

车到延安,费路霞将身上仅有的100元钱塞到大学生手里:“好好学习,有了知识就能走出贫困!”

“……”大学生眼眶里贮满泪水,一步三回头地走了。有谁能想到,当661次列车回到西安站时,费路霞的母亲没有能等到女儿返回而溘然长逝了。

今年元月,661次甘泉开车后,3号车厢15号中铺一男青年突然双手抱头失声痛哭,列车员冯长生急忙过去询问。原来这位延川县农民身患结肠癌,要到西安作手术。由于家境困难,好不容易东拼西凑了1200元钱,不知何时丢失了。年轻人说着说着就要跳窗子,冯长生一把把他拽住,让周围旅客帮着看护,就急忙去找列车长。列车长李香玲看到年轻人痛不欲生的惨状,立即说:“别难过,我一定帮你找回来!”她掏出100元,告诉大家:“不能让旅客抱着病痛和遗憾乘坐我们的车,从党员做起,帮帮这位患病的旅客。”不等她说完,党员、职工争先恐后,有捐100元的、有捐80元的、有捐50元的,刹那间,带着20名乘务人员体温的1250元整整齐齐摆在李香玲面前。

年轻人接过1250元钱,紧紧贴在胸前喊道:“救命钱啊救命钱,可把你找回来了。谢谢,谢谢铁路人……”谁知下车时,年轻人找到李香玲激动地说:“车长,这不是我丢的那些钱,里面还多出50元来……”“拿上吧,你用得上,这是我们全车班人的心。”高高大大的汉子第二次落泪了。

今年春运高峰期,西安站台上,662次列车长戚小东的传呼机突然急促地响了起来,原来是12岁的儿子丢了,帮着照看的邻居急忙呼她快回去找孩子。送车的杨蕊队长得知情况后,立即劝她回家找孩子,让其他人代理一趟车长。时针在一秒秒地向前移动着,离开车还有10分钟。工作重要?孩子重要?泪水涟涟的戚小东,打开手机,拨通了睡梦中的老父亲、老母亲,她颤颤乎乎地喊道:“爸妈,快起来找人帮我找找孩子……”时针指向22点40分,开车铃响了,戚小东毅然决然地关上手机,擦干眼泪走进车厢。

艰苦的环境锻炼人,经受锻炼靠的就是延安精神,在西延线条件极差的环境中,就是靠这种精神,把延安车上的延安人,铸造成了一支召之即来,来之能战,战之能胜的队伍。

八年过去了,他们自豪地说:“仅1999年,我们就为旅客做好事1698件,受到旅客表扬2460件,收到锦旗21面、表扬信46封,新闻单位表扬63篇,旅客满意率达到96%以上,延安车充满了温馨!”

八年过去了,他们骄傲地说:“在激烈的运输市场大战中,我们不仅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,而且从未发生过任何路风事件,延安车是一片净土!”

八年过去了,他们响亮地说:“我们99名职工中,除了27名党员、2名预备党员、4名入党积极分子外,其余66名职工全部写了入党申请书。延安车没有空白点!”

八年过去了,他们无愧地说:“我们车队连年被陕西省、西安市评为‘文明列车’,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‘全国拥军优属先进单位’;党支部被郑州局党委评为‘先进党支部’,被西安铁路分局树为‘客运系统十面红旗’。同时还被西安铁路分局定为‘党员教育基地’,车队有42名同志被上级单位评为先进个人,延安车是一座大熔炉!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